春节假期刚过,又见债券基金被巨额赎回,并公告提高了基金份额净值精度。
每逢岁末年初,债基密集发生大额赎回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对比过往情况看,在单个开放日发生大额赎回的主动权益基金并不多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粗略统计,仅2024年1月1日—2月9日,至少有38只基金发生了大额赎回,其中债券基金的占比接近九成。
不过,天相投顾研究员分析,从今年以来的债市表现来看,由于利率整体仍处于下行通道,债券市场业绩表现较优,因此并未发生系统性的大额赎回现象。
根据相关规定,巨额赎回是指单个开放日基金净赎回申请超过上一日基金总份额的10%。
记者注意到,诺安圆鼎基金之所以发生巨额赎回,或与机构资金撤离有关。
诺安圆鼎成立于2018年1月23日,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规模为3.96亿元。从基金的持有人结构来看,该基金为机构定制基金。
根据基金中报、年报数据,自2018年中报至2023年中报,诺安圆鼎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始终为100%。同时,该基金季报数据显示,除了2020年一季度末,有3位机构投资者持有诺安圆鼎,其他多个季度末,该基金均由一位机构投资者全部持有。
业绩表现方面,截至2024年2月21日,该基金近六月、近一年的回报率分别为2.85%、6.96%,同期,基金的业绩基准分别为1.14%、3.04%。换言之,在半年和一年的维度上,诺安圆鼎的回报率表现均跑赢了业绩基准。
实际上,对于以机构客户为主的债券基金而言,每逢岁末年初,其发生大额赎回的情况并不少见。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1日至春节假期前的2月9日,包括鹏华丰宁、西部利得聚利 6 个月定开、财通资管鸿享30天滚动持有中短债、招商招兴3个月定开在内,发生大额赎回的债券基金超过30只。
其中,不少基金属于C份额或E份额出现了大额赎回的情况。这些C份额或E份额原本规模就比较小,而对于小规模基金而言,即使赎回的绝对份额不多,但依然有可能触达10%上限,从而构成“大额赎回”。
“对于单只基金而言,巨额赎回往往出现在单一机构持有人占比过高的债券基金中。这类基金往往规模不大,单一机构持有人份额占比较高,当该机构投资者由于某些原因选择赎回该基金份额时,虽然赎回金额可能不高,但对于该基金则造成巨额赎回,很有可能导致该基金的净值异常波动。”天相投顾研究员向记者指出。
另外,有业内人士曾指出,个别迷你基金的大额赎回,可能存在短线“出货”操作,常见于基金C份额或E份额,这种操作并不利于基金组合的稳定运作。
至于发生大额赎回后,债券基金普遍选择提高基金份额净值精度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保护剩余持有人的利益。
天相投顾研究员告诉记者,对于部分单一机构投资者占比过高的债券基金而言,当机构投资者选择大量赎回其份额时,巨额赎回所产生的赎回费并入基金资产,或导致该基金的单位净值发生较大的异常波动。在此现象发生时,净值精度将会对赎回成本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基金适当的提高净值的精度,往往能相对减弱净值暴涨暴跌的现象,从而更好的保护其余持有人的利益。
“具体而言,当基金出现大额赎回时,由于赎回份额占比较高,因此净值精度对赎回金额以及剩余持有人利益的影响也会较大,提升份额精度则能够相对削弱净值的异常波动。”该研究员进一步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诺安圆鼎,建信鑫利灵活配置、汇添富国企创新增长也在春节假期后发生了巨额赎回。
与诺安圆鼎是一只债券型基金不同,建信鑫利灵活配置、汇添富国企创新增长均为主动权益基金。
“建信鑫利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C类份额于2024年2月21日发生巨额赎回。”
“汇添富国企创新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D类份额于2024年2月20日发生大额赎回。”
这两只基金的规模都比较小,不排除是上文提及的情况:即使赎回的绝对份额不多,但也有可能触达基金大额赎回上限。
公开资料显示,建信鑫利C成立于2023年8月15日,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该分级基金的资产净值为7195.84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资产净值为5731.28元。
此外,截至2023年12月31日,汇添富国企创新增长D的资产净值为516.38万元。截至2023年6月末,该分级基金的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为100%,该基金自2022年2月14日成立以来,主要由个人投资者持有,且暂时未出现单一持有人份额占比达到或超过20%的情况。
如果从基金业绩表现来看,截至2024年2月21日,建信鑫利C自成立以来的回报率、汇添富国企创新增长D近一年的回报率均未跑赢同期业绩基准。
天相投顾研究员指出,相比于债券基金,股票基金发生大额赎回的现象比较少见。由于“基金大额赎回现象主要出现在单一机构投资者较高的机构定制产品中,而这类产品大多为固收属性的基金,因此股票型基金出现这类情况则相对较少。”
他进一步分析,对于股票型基金发生大额赎回的现象,可能还是由于投资组合业绩发生了较大幅度下滑,投资者出现恐慌情绪所以选择赎回,而大量的赎回也会进一步迫使基金卖出对应组合的股票资产,或使得股票价格进一步下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