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十分关键的年份,中国新能源汽车正进入总量上的千万量级,仅1-10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均已超700万辆,产业发展的经济性进一步凸显。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体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无论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还是新能源汽车内饰领域均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上述领域未来较强的成长空间也被市场认可。其中,老牌皮革龙头企业兴业科技也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内饰用皮革领域,并实现亮眼的业绩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根据中汽协销量数据,1-10月汽车行业整体产销分别完成2401.6万辆和239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和9.1%。分市场来看,1-10月汽车国内销量2004.5万辆,同比增长2.7%;汽车出口392.2万辆,同比增长59.7%,海外市场需求保持强劲增长趋势。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研报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分别达到735.2万辆和7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7.8%,渗透率持续攀升,达到30.4%。展望2026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进一步对现有燃油车进行替代。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产业链整体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例,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收入规模为40668亿元,同比增长12%,2022年约为41953亿元,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增长至44086亿元。
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22-2026年汽车内饰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近几年我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尽管受购车优惠政策取消、多城市限购以及汽车进出口关税影响,汽车内饰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预计不会改变未来汽车内饰行业稳定增长的趋势。预计我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924亿元。
上述报告指出,市场空间方面,若按单车价值量6000元计算,预计全球内外饰件市场空间约为5600亿元,中国约为1550亿元,内外饰件企业若要想获得业绩增长,需要扩大业务范围、拓展客户以提升市占率,或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以提高附加值。
国内外多家企业已经瞄准汽车内饰这个长坡厚雪的赛道。其中,国内的汽车内外饰企业主要包括华域汽车、宁波华翔、一汽富维、拓普集团、星宇股份、模塑科技、京威股份等,国外的内外饰企业主要包括麦格纳、安道拓、佛吉亚、李尔、安通林等。
目前,由于国产新能源车的快速崛起,带动天然汽车内饰用皮革需求增加,兴业科技作为老牌皮革龙头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也快速切入该领域并实现业绩增长。据兴业科技三季报显示,兴业科技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41亿元,同比增长38.56%;实现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31.74%。兴业科技表示:“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是本报告期控股子公司宏兴汽车皮革及宝泰皮革销售收入增长所致。”
切入汽车内饰用皮革领域成长迅速
公开资料显示,兴业科技成立于1992年,并于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开始从事天然牛皮革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历经三十余年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制革行业龙头企业。
2022年4月,兴业科技通过股权收购及增资方式控股宏兴汽车皮革,并整合宏兴汽车皮革的客户渠道优势和兴业科技原有的供应链、资金和产能优势,加速拓展天然汽车内饰用皮革市场。
据兴业科技2022年年报显示,宏兴汽车皮革已成为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问界汽车、哪吒汽车、吉利汽车以及马自达汽车的天然真皮内饰供应商,并取得理想L7、L8、L9车型,蔚来ET7、ES6、EC6车型,问界M5增程版和纯电版等多款热销新能源汽车的内饰皮革材料供应资格。
某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师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兴业科技切入天然汽车内饰用皮革领域仅一年的时间便实现了业绩增长,其一是由于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都处于高速增长中,新能源汽车内饰用皮革领域更是有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和增长空间,而国产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也给国内供应商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宏兴汽车皮革借助兴业科技的平台资源必能展现强劲的竞争优势;其二是由于兴业科技已经深耕皮革三十余年,公司在供应链、产品技术、人员储备、产能协同等方面厚积薄发,借助宏兴汽车皮革优质的客户资源,切入天然汽车内饰用皮革领域成长迅速。”
除此之外,汽车内饰用皮革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产品技术要求高,毛利率水平较高。中泰证券研报显示,2013-2022年,兴业科技平均销售毛利率为14.7%,平均销售净利率为6.1%。2022年,公司鞋包用皮、汽车皮革毛利率分别为19.48%和23.85%,汽车皮革由于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其毛利率较传统业务更高,随着汽车皮革的逐步放量其毛利率有望逐步提升,同时产品结构优化将驱动公司毛利率提升。
站在风口上,兴业科技已经找到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并构筑较高的行业壁垒。兴业科技抓住新能源汽车内饰用皮革这一新突破口,赋予公司未来发展无限的想象空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